【转载】 | 【上海电视节断想】干掉“大数据”的“IP”究竟是什么玩意?

来源:影视毒舌

  编者按:

  上海电视节闭幕已四天。除了一堆颜值剧大轰大嗡以外,IP剧也是主角之一。大佬小佬们从生理上都有些烦了,大会小会谁提IP谁挨批。可是大佬小佬们手没停,一级IP早被抢光,二级IP也不剩几个,不是IP的也以IP的名义开了发布会。都想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可是你们知道什么是IP的本义吗?怎么才能用IP鸡下金蛋?请看下文。

  IP都快成为影视圈的一个接头暗号。这个源自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在各种场合被圈内人士谈论着,大有“为人不识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的架势。近来影视圈经常会被一些夹杂阿拉伯数字和英文字母的新词搅动,娱乐产业可能是中国最能“与时推移”的行业。前些日子最火爆的还是Big Data,暴起一时,小成即堕,IP后来居上,从科技圈跳到文艺圈,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抢过大数据的风头,成为这个行业最新的“强力春药”。

  (1)太平洋那边没有这股风

  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意思是知识产权,它的存在方式很多元,可以是一个故事,也可以是某一个形象,运营成功的IP可以在漫画、小说、电影、玩具、手游等不同的媒介形式中转换——这是市面上最常见的关于IP的解释,有一个源生表义,有一个延伸含义。这么强热度的词在百度百科里竟然没有专门词条,倒是有一个叫“IP电影”的词条,但是解释也特别粗糙,主要从一些新闻报道做的摘录。可见在华语世界中,IP真是一个新词(之前耳熟能详的“IP地址”不算在内)。

  维基百科输入IP,在intellectual property这一条目里,看遍所有英文解释都不见中文世界那个耳熟能详的延伸义,一直在解释“知识产权”的起源和发展,基本当做一个法律用语在解释。我不甘心,在一些英文行业网站如“好莱坞报道”里输入IP,要么无结果要么都是关于IP man的报道,这可不是“版权侠”,李小龙的师傅——叶问英文名是也。看来IP在英文世界里压根没有“有一定受众基础、可跨媒介平台,进行不同商业形式开发的文本”这个意思。

  英文世界的IP是个法律用语,仅仅是“知识产权”而已。就我所知,知识产权包含三大体系:著作权(copyright)、专利(patent)、商标(trademark),时下热潮的IP概念股仅仅和这其中的著作权(俗称版权)有直接关联,并且还要将它再缩小化,特指那些极具卖相、能够为内容产业吸纳的著作权载体。大事化小,无中生有,出神入化,在这个最讲究“名不正则言不顺”的国度,这么拧巴的名实对照大家竟然都默认了,共同融入并打造IP浪潮的“时代话题”。

  在海量新闻报道中,唯一提到西方人谈论IP——前漫威主画师Walter McDaniel说“真正的IP可以永久存活,中国目前的IP只能叫品牌。品牌有生命周期,但IP不会”, 我真不知道这位记者在采访时时怎么进行沟通的。人家是有这个概念,可压根不叫这个,专有名词叫media franchise,指的是:具备多种媒介形态(影视、图书、漫画、游戏、玩具等)、产品成系列(三部曲电影和衍生电视剧、连载漫画、系列小说、编号玩具等官方产品,和大量的获得官方认可的同人作品)、开放化的世界观(除了核心系列的核心人物之外还可以讲述很多不同时间线不同人物在同一世界观下的其他故事)和同一的价值观(核心故事如由系列电影构成的三部曲故事主线的价值观在其他衍生系列中也同时被承认,同时也承认某种平行宇宙下的异质或相反价值观设定)的并且以系列电影为其内容核心的影视工业产品。凭借中国电影市场的逆天影响力,说不定哪天会倒逼,英文词典编纂者给IP这个条目专门添加一个意思:a Chinese usage,same as” media franchise”.

  现成的表达概念不用,非要搞一个“表错情会错意”的时髦新贵,IP就像影视圈里的“美国加州牛肉面大王”——和太平洋那边有那么一丝联系,纯土产的玩意。这一切到底是怎样发生的?

  (2)  从游戏山头跳到影视山头

  在百度上做关键词搜索,最早出现IP目前这个用法的时间是2013年末,但最开始出现在游戏领域。有人把IP解释为“游戏素材的版权”, IP可以为游戏吸引IP粉丝,并且降低游戏的学习和理解成本。2014年上半年IP的使用范围还仅限于游戏行业,随着热门手游的知名度提高,手游IP开始朝品牌化发展,一些发行商开始大规模的购买电影、电视剧、网络小说等知名IP,一些精品游戏也开始尝试移植到移动端上,继续在原有IP上创造价值。

  游戏行业滥觞IP热有着时代背景:随着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移动游戏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用户获取成本的增加均导致了对于IP吸量的需求,经历了端游和页游高速发展后,游戏的生命周期明显变短,借助现有IP快速进入成为捷径。另一方面,国内游戏普遍缺乏原创性,无法单纯靠游戏内容取胜,在世界观依托方面可选择范围也非常狭窄,所以借用现成IP的世界观,可以更好的建立产品基础。

  也就是说IP最初是指影视改编游戏,它从游戏山头跳到影视山头,和互联网公司布局内容产业,推行泛娱乐生态圈战略直接相关。标志性事件是腾讯在2014年9月份提出“腾讯电影+明星IP”计划,在这个叫做“腾讯互娱明星IP电影计划发布会暨第二届互娱艺术高峰论坛”上,腾讯公布了首批明星IP电影计划,共有7个知名IP将被陆续改编成电影,这些IP包括:《斗战神》、《QQ飞车》、《天天酷跑》、《洛克王国》、《尸兄》、《QQ炫舞》和《藏宝图》。其中,《藏宝图》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文学作品,其他IP则分别来自腾讯游戏和腾讯动漫平台。影视圈IP热潮或发轫于此。随后的一年时间内,IP被广为谈论进入了大众视野,并随着互联网公司生态的建立,从游戏界逐步延伸至动漫、影视、衍生品、文学等多个领域。IP概念被不断炒作,多家影视公司也开始了对热门IP的争夺。

  IP这么热,但它的含义却十分模糊,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十分宽广,大家都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做阐释,随意补充添加。有人说IP就是“改编”,相对立于原创的一个意思,可为啥又有人提出“原创IP”这样精分的词?有人说IP就是“粉丝电影”在互联网+背景下换了一个马甲,但它的包容性又不够,一些严肃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大家也叫IP;又有人说IP代表优质内容,说明文化产业还是要内容为王,一大堆网络小说改编你好意思叫优质内容,“幼稚内容”还差不多;当然就连最基本的“知识产权”也有争议,比如几乎所有人都说《西游记》是一个超极IP,可它早就过了知识产权保护期,属于没有版权的公共文化资源……日前新闻,就连《新华字典》也都成IP了,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3)  一场“郁金香泡沫”式的圈地运动

  如此一来,会发现影视圈对IP“不明觉厉,不求甚解”达到了令人惊讶的地步,大家集体沉沦狂欢,渲染并守护一个类似“皇帝的新装”一样的骗局。IP热潮说明影视圈的浮躁与急功近利已经达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华北之大,竟然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人们希望以最快的速度从市场中套现,一派“钱傻、人多、速来”的气象。

  硬要谈IP,最有资格的应该是好莱坞,不管是漫画改编的超级英雄系列,还是迪士尼的动画电影的衍生品,再到奥斯卡钟情的传记片(大部分属于改编剧本),无论是产业操作上还是艺术创作层面都十分成熟,可他们几乎很少谈论。倒是我们这个电影工业还处在手工作坊阶段的国家的同行,逢人说项,滔滔不绝。剧本开发是个劳心劳力的漫长过程,哪里有随便找一首烂大街的歌曲都能硬上这么轻松?

  从资本角度来看,追逐IP是控制风险的正确行为,在电影越来越讲求视觉效果,成本越来越高的大趋势下,更是如此。除了资本的绑架,IP热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中国电影盈利渠道的结构性不合理,国外一般电影院只占电影收益的30%,而中国几乎占据了90%,打通产业链条全方位布局就成为中国电影人的心病。可在电影票房都被好莱坞一次次碾压的前提下,还揣着IP孵化的美梦就有点“想得太多了”——鸡都饿死了,想什么蛋!

  对于类似时下热议的IP现象的研究与探讨,其实从不同的角度,一直都有进行。从经济学的角度,IP可以叫作进行“横向整合”,扩大“范围经济”,典型个案就是迪斯尼的战略部署;从艺术创作角度,IP就是内容产业中的“互文文本”,指的是两个或者多个可以相互指涉、让观众互相联想到的文本,可以是系列电影,也可以是不同文本的相互改编。甚至略显土鳖的“品牌”“影视衍生品”都比目前这个各种不着调的IP接地气,有干货。想要真正在市场中对创作或者项目布局有所启发,不如回头看。

  郁金香泡沫,又称郁金香效应,源自17世纪荷兰的历史事件,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投机活动。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一度在鲜花交易市场上引发异乎寻常的疯狂,郁金香球茎供不应求、价格飞涨,荷兰郁金香市场俨然已变成投机者伸展拳脚的、无序的赌池。“郁金香泡沫”与当下各影视公司疯狂囤积卖相网络小说,热炒IP是何其的酷肖。泡沫过后,IP终注定会成为一个烂大街的笑谈。

  【文/杨文山】


[返回新闻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