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影工作座谈会在沪召开:电影人共议新政
来源:东方早报
10月27日,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提升上海电影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完善现代上海电影工业体系,上海电影工作座谈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召开,电影人共议新政。
上海电影工作座谈会上发布了《关于促进上海电影发展的若干政策》,得到与会者交口称赞。2014年10月27日,必将成为上海电影史上一个关键节点。
当日,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提升上海电影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完善现代上海电影工业体系,上海电影工作座谈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召开。
“上海电影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局长胡劲军在座谈会上说,“从总体看,上海出品的电影市场份额偏低,缺乏两个效益俱佳、具有票房号召力的优秀作品。民营电影制作主体多但不强。上海民营制片公司逾150家,但多数从事电影制作业务不超过3年,注册资本多在1000万元以下。”
胡劲军介绍说,根据国家七部门《关于支持电影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精神,上海九部委共同制定了《关于促进上海电影发展的若干政策》,从政府的介入度、企业的集聚度、作品的鲜亮度和政策的公平度出发,出台了具体的七项政策。
座谈会开完,上海新文化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杨震华在接受采访时说到:“我们要利用上海这么一个开放的机制,和金融技术的一个定位和条件,要和国内和国际上大的公司进行合作,制作出更加优秀的电影”。
米粒影业副总裁蔡华良久久未从座位上起身,他一边整理笔记,一边对身边人说,“这次座谈会,是上海电影一个阶段性的历史转折。”他说,此次座谈会上出台的政策,对整个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都具有引领作用,“据我所知,北京没有这样细致的政策,这使得上海在电影产业发展上具备政策优势。”
尽管只有薄薄的8页纸,光线传媒有限公司总裁王长田却已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多遍,他对着小册子一条条指着,“这条好,这条也很好。我觉得《关于促进上海电影发展的若干政策》中,有一条特别好,就是这个第八条,这是非常好的政策,因为电影行业按照现行的纳税办法,它的企业税是25%,而电影企业总体来说都是中小企业,所以税收负担太重,对其发展非常不利,现在上海对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的上海电影企业,减按15%征收所得税,能够切实帮助到影视企业。总的来说,整个第二项政策关于‘落实上海电影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这一块都是非常好的。”
王长田说,上海市政府对电影产业的扶持态度已展露无遗,相信不久之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影视机构被上海的优惠政策吸引过来,“上海明星影业公司,是我们光线传媒和七星娱乐在今年6月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宣布成立的,我们希望未来光线的国际化战略都由这家公司去承担。如果上海不仅能在硬的优惠政策上做好,软服务也能跟得上,再加上全市居民对于上海电影事业的热情,结合起来,就能让上海形成电影的市场和制作中心。”
上海电影新政策,不仅要吸引影视企业落“沪”,也在凝聚影视人才在上海的汇聚。《爱情公寓》编剧汪远说,“过去大家觉得北京是文化中心,上海是金融中心,但现在上海在文化方面正在迎头赶上,其实开这个座谈会之前,上海有关方面就对我们这些青年创作人才做过调研了,目前出台的这些措施,可以说是我们之前问题的反馈。我提的主要是基金、创作环境和人才问题。就我自己的体会来说,这些政策好就好在可以让影视人才留在上海。”
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对第四项政策“加强上海电影人才队伍建设”的出台感到十分高兴,“将电影人才纳入上海市‘领军人才计划’,鼓舞了上海电影人士气,过去我们培养了许多人才,但因为整体产业遭遇瓶颈,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现在有了多项政策支持,势必能吸引走出去的人才再回流上海。”
对于新颁布的七项政策,任仲伦认为眼下最吸引他注意的是每年上海2亿元的资金支持力度,“这个力度较之以往文化发展基金会和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资助力度来说增加了不少,对于原创力的推动十分积极。而且电影人才的培养不是一部影片可以成就的,年轻人需要三番五次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而这些机会不能单一地由一家电影制片厂提供。眼下增加的大力支持能够让更多的企业共同加入到人才试验的行列中来。”
另一个令任仲伦赞赏的是政策对于土地资源整合的推进,“现在有很多的企业土地处于闲置的尴尬境地,通过政策将这些文化用地变现,将企业的无形资产转变为更大的文化生产力,在未来也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东则说,“上海这次推出了每年安排不少于2亿元资金的政策,2亿元的总量是比较大的,但这不光光是钱的问题,更是机制的问题。出台的政策每个分项都有具体的指引:建影院怎么落实;贴息贷款怎么做;海外发行怎么推进……这是全产业链的布局,从文化基金孵化剧本,到后期的制作发行,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对接点,建立这样完善的机制是最重要的。比如完片担保机制,如果某个公司有能力做到全产业链的控制能力,那就由这个公司来做。如果出现不可抗力,合理的风险共担,政府也将会给予一部分补贴。这也是此次完善上海电影企业间接融资机制中包括的政策。”
上海市艺术协会副主席王丽萍说,开完座谈会,她涌上一股创作的激情,“这次出台的政策力度很大,对编辑、创作团队给了很大的支持。在市场环境下,如果创作团队为了特别追求票房,会有跟风,题材的雷同问题就会时常出现。如果不太需要担心票房,形成鼓励创新的氛围,那么主创团队会更有信心去尝试更多题材,激发更多人的能量。”
曾执导电影《三毛从军记》的导演张建亚也指出,上海电影还是要有上海人的价值标准,“上海电影人依然在为电影行业努力奋斗着,出了3位影帝。这次政策的出台,无疑将对上海电影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此次政策中还有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大电影企业融资担保风险分担比例,以及对使用完片担保服务的企业实际发生的担保服务给予一定补贴。以前没有这样的机制,中小企业影视贷款难。美国就有较完善的完片担保制度,我们这个政策出台后,也会慢慢促进相关机制的形成。资金会流向政策最有利的地方。然而资金还不是最主要的问题。怎么拍?拍什么?是电影人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