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加油小当家》:唯有美食和爱不可辜负的亲子美食成长秀

来源:



    过去的一年无疑是综艺真人秀大爆发的一年,200档节目、1000位艺人和不胜枚举的节目类型构成了去年真人秀的主旋律。如同音乐真人秀屡屡遭遇“回锅肉”的景象,在综艺题材几乎玩遍的情况下,如何还能在主题与内容上玩出新花样,让原有题材焕发全新生命力,开辟电视综艺新的蓝海,是当前电视人都为之探索的新课题。

    于2015年10月11日起每周日晚10点登陆江苏卫视的儿童美食成长类真人秀《加油小当家》,可谓就是这样一档“微创新”的典范。其在将亲子和美食两大主题跨界复合混搭的同时,亦将成长教育这样具有传导社会和谐的价值观念杂糅灌输其中,构筑起一档“有意思有意义”真人秀的龙骨框架。在《加油小当家》收官节目中,“孝顺”的厨艺主题更是为这档以美食传递爱,突出陪伴与成长的节目划上了完满的句号。


洞察当下,切中陪伴缺位软肋

    真人秀节目自诞生之日起便以其真实而不乏深刻的面貌受到节目制作者和观众的欢迎,它的兴起绝非偶然,而是与社会的消费化、文化的娱乐化、电视的娱乐化等等因素息息相关。

    一档好的真人秀节目,应当是面社会现象的反光镜,以媒介的力量反映出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缺失与弊病。例如亲子类真人秀的走红,从本质上而言折射出的是在当前环境下,普通百姓对于如何正确地教育和引导孩子所表现出的困惑与纠结。




    从社会学的角度而言,《加油小当家》为观众创造的是近距离观察、审视、明星家庭在亲子互动、沟通、成长等多方面表现的机会,更是对当下社会亲子关系、父母与孩子相处方式的洞察,而绝非单纯以消费“星二代”为全部内核。

    高强度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使得孩子们很少跟父母一起做饭,有的和父母一起吃饭的机会都很有限,很多社会工作者都曾提出类似“请爸爸妈妈回家吃饭”的呼吁,《加油小当家》的立意初衷也正是基于此。

    虽然制作团队曾制作过《顶级厨师》、《星厨驾到》等热播美食真人秀节目,虽然节目内容中也存在着“美食竞技”的元素,但输赢比拼显然并不是《加油小当家》全部且唯一的主题。

    无论是TFboys亮相的偶像教育,还是输给小挑战者的挫败教育,《加油小当家》试图通过一起做饭、吃饭这样的简单家务劳动,完成亲子间交流、陪伴、关爱综合过程的完整呈现。在美食之外,呼唤全社会对于父母和孩子共情成长的重视。



挖掘情感,贴合平台气质形象

    有道是歌不能天天唱,游戏也不能天天玩,但是联接人与人关系的情感如果有一天出现了断裂就要出现大问题。江苏卫视在情感类节目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对情感元素的挖掘也不止局限于男女爱情的狭窄范围之内,进而扩展到对于亲情、友情等多方面的窥视。在四季度中与《加油小当家》一同作为周日双季档的《女婿上门了》,同样是档前所未有聚焦到翁婿关系的真人秀节目。

     尽管亲子类节目同样存在着被过度消费的现状,但作为亲情关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此类题材很难被这个“重情感”的频道忽略。

    大数据分析描绘的江苏卫视“用户肖像”也是支撑着《加油小当家》上档的重要依据:频道受众群体中5岁到34岁,以及40岁以上用户人数占比及偏好度高于竞争频道。而这两个年龄段的受众,大部分已婚已育。

    从受众人群收视习惯的角度分析来说,《加油小当家》作为适合全家收看的亲子节目,在江苏卫视的平台上得到最大可能地释放也是顺理成章。事实证明,这档开辟了品类新空间的节目,可谓是既拥有一定的观众基础又在形式上有明显创新的优质综艺典范。



回归初心,亲子共同成长

    作为一档亲子美食成长真人秀,在《加油小当家》中美食自然是节目最重要的情绪载体。虽然同样设置了刘一帆、梁子庚两位资深美食评委,但节目的侧重则是在于美食制作的过程而非结果。比如为了让孩子们感受父母的童年,节目设计了“父母小时候最爱的零食”环节,父母们给出自己童年最爱的零食——麦芽糖、棉花糖、糖葫芦,孩子们负责制作。这些零食的制作难度并不是瞩目焦点,藉此传递的情感互通才是更值得关注的细节。



    明星家庭亲子间的互动与成长都在每一次对于美食的探索中体现出来,从节目最开始时孩子们的无所适从,到逐渐进入状态为父母搭手帮忙,再到最后能独立完成一道菜肴,成长的过程既适用于孩子,同样也发生于父母身上。

    对于参加节目的明星家庭而言,《加油小当家》节目给了星娃们充分的空间展示自己的能力与人格,也给了星爸星妈反思自己的空间。对于观众而言,能够收获到的是真挚情感的共鸣和实用的亲子沟通技巧,以及由物及人的感同身受。









[返回新闻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