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 】 | 《加油小当家》:巧做8-10岁孩子家长的教育参考书
来源:
|
由上海新文化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参与投资的《加油小当家》节目自2015年11月15日起在江苏卫视周日晚间十点档开播以来,收视率低开高走,从开播第一期的0.367%一路攀升至第七期的1.22%,同时段节目排名也自第四期开始便一直保持在同时段第2的高位,仅次于东方卫视《笑傲江湖》。
从节目模式上来说,《加油小当家》将美式和韩式真人秀中的经典模式加以融合创新、取长补短。
从节目核心视角上来说,它首次撇开成人视角,蹲下身躯和孩子对话。而随着节目的播出,节目组以环节设计的方式对当代中国亲子关系的探索也日益显现了出来。
嘉宾之间贴近生活、映射现实的互动表现,让节目在精彩好看的同时更具备了家庭教育参考宝典的功能性。如此产生的口碑效应也成为收视攀升的另一助推器。
“让孩子输一次”
植入挫折教育助孩子迈出成长第一步
|
与荧屏上热播的其他亲子类节目不同,《加油小当家》中的六个孩子年龄相对较大、处于8-10岁这个年龄阶段。
8-10岁是孩子人格初步形成的阶段:此时他们已经对这个世界有了初步的认识,独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正在形成,对是非、好恶和善恶都开始有了一定的判断标准。同时,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也已经有了自尊心,开始需要有自己的个人空间,开始追求自由和自我。
不可避免地,孩子内心深处敏感和叛逆的一面也在这个阶段逐渐显露出来,让不少年轻的家长措手不及。这些问题在节目里的孩子身上也有鲜明的体现。
|
第八期节目中,节目组请来三位“小厨神”和小当家们同场竞技。六位小当家两两组队,合作应对“踢馆者”。
几位“小厨神”听起来名头不小,年纪也稍大,但毕竟小当家们作为明星的孩子,既见惯了大场面又习惯了镜头,再加上有家长们在旁助威提点,小当家们对自己始终信心满满。
反倒是前来踢馆的三位“小厨神”,面对小当家们的各种捣蛋,独自奋战的他们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其中一位小姑娘甚至因为压力太大而哭了起来,险些未能完成任务。
然而在最终的评比环节,小当家们却以一分之差输掉了比赛。也许是因为心理落差过大,孩子们都是一脸的委屈和不服。向来以“女汉子”自居的茱迪更是抱着爸爸黄健翔的腰大哭起来。
|
诸如这般集体低气压的情形,在以往的亲子真人秀节目里是极少出现的。而这也恰恰就是节目组设计挑战赛的初衷:它成功地打破了之前几轮比赛,孩子们内部竞争不强、比赛气氛过于一团和气的状况。孩子们不仅第一次在节目中体会到了紧张和压力,最终失败的结果更唤起了他们强烈的胜负心和集体荣誉感,也让他们开始反省自己的不足,认识到自己的轻敌大意。经历挫折,才是成长的开始。
“让我们当一次队友”
满足孩子诉求使巧劲拉近亲子关系
|
以往的亲子真人秀节目,与其说是看亲子互动,不如说大多都是看明星如何带孩子。对8-10岁的孩子来说,已经形成独立人格的他们已经有了和父母平等沟通,与父母一起为自己做决定的诉求。
第九期节目,六组亲子分成两组比拼经典小游戏丢沙包,孩子负责丢,家长负责躲。游戏过程中,王艳儿子球球首先掌握到游戏窍门,利用翁虹转身不及的空隙成功砸中,翁虹由此淘汰。一见到翁虹下场,不甘心妈妈被淘汰的小水晶立刻哭了起来。
另一边,见到母女两人彼此安慰的情景,和翁虹关系不错的王艳也心软了,立刻在下一轮里“故意”被小水晶砸中。让全场意外的一幕发生了,一向乐观又大气的球球哭了,一边抹眼泪一边不断抱怨妈妈明知自己做饭水平不如别人,还不积极为自己争取优势。
|
矛盾过后,王艳母子仍未找到默契,在制作米花糖的环节中,一会儿是王艳忘了让球球给乘米花的盆子刷油,一会儿是球球探错锅内温度导致糊锅,母子两人的制作进度远远落后于其他家庭。
不难看出,球球对比赛结果十分重视,希望能在游戏中尽快淘汰其他父母让己方得到优势,而王艳则觉得这只是一场单纯的游戏,大家和和睦睦完成它就好。
而在菜品制作中,王艳希望儿子能尽力帮助自己,球球则觉得做菜主要是妈妈的责任,本身水平不济、该着急的时候还不着急,因此成绩不好也主要是妈妈的错。母子俩在对比赛的基本认识层面就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且严重缺乏沟通,才导致了如此的局面。
|
显然,节目中所设计的这些环节,光是大人带着小孩完成是远远不够的,节目组的目的就是希望能以激烈的竞争刺激亲子档们发挥默契,能够真正互相配合、协作来完成任务。
从这个角度出发,比赛中父亲母亲、儿子女儿的界限是模糊的,在共同目标的驱使之下,他们是平等的队友关系,合作是获取比赛胜利的金钥匙。
而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诉求被父母了解和尊重,自己的意见被接纳,自己的能力被肯定,他们才能够发挥出自己真正的能量,让自己的家庭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之中,亲子之间疏离的关系被悄然拉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