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 上海影视四季沙龙·冬:影视业“惟IP论”亟待解决

来源:

     “上海影视四季沙龙”由创作了《媳妇的美好时代》《大好时光》的编剧王丽萍发起,2014年5月起每季度举办一期,旨在吸引全国影视创作人才,为上海影视创作出谋划策。

  两年多来,每季一次的沙龙营造出浓郁的创作交流氛围,搭建起沪产影视创作交流平台,体现出孵化项目开花结果的初步效应:2015年,著名军旅艺术家策划、监制的抗战题材电视剧《铁血淞沪》,王丽萍编剧的《大好时光》等,都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定为优秀国产电视剧剧本扶持引导项目;上影集团创作人才中心编剧何晴创作的两部电视剧《小别离》《保姆李夏》与上海本地影视公司达成合作;“2015年上海影视四季沙龙·春夏”上,王丽萍与《甄嬛传》《芈月传》的总导演郑晓龙宣布合作。

  以“展望2016年中国影视创作趋势,探讨上海影视创作重点”为主题的“2015上海影视四季沙龙·冬”,1月11日在沪举行。与会嘉宾着重讨论了沪产影视创作、IP与原创之争等热点话题。


胡歌和孙俪已成为电视剧产业中最有粉丝号召力的演员。




竞逐IP 伤及中国影视健康发展  

     去年11月底,一篇题为“阿里影业副总徐远翔宣称‘阿里不再请专业编剧’”的文章,引发编剧行业的轩然大波。文中徐远翔表示:阿里今后“请IP贴吧吧主和无数同人小说作者,最优秀的挑10个组成一个小组,跟杀人游戏一样不断淘汰,最后哪个人写得最好,给予重金奖励,然后给他保留编剧甚至是故事原创的片头署名”。

  尽管徐远翔很快就在个人微博上辟谣,但自那时起,IP与原创之争就成为国内各大影视论坛上必谈话题,这是因为众多影视人意识到,“惟IP论”已成为当前影视产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从本质上说,“IP热”是资本发热,不是创作高峰的爆发,资本炒作IP不是因为它的质量,而是数量。

  昨日出席沙龙的与会嘉宾普遍认为,IP并不能从根本上催生优秀的影视作品,相反,在竞相追逐IP的热潮中,一些投机短视的做法,会伤及中国原创编剧,伤害中国影视行业的健康发展。

  曾创作电视剧《香樟树》《亲情树》《山楂树之恋》等的编剧顾伟丽,还有另一重身份是上海师范大学影视学院的老师,她在这些年的教学过程中,直观感受到了IP乱象,“我一学生还没毕业,就要到杭州跟编剧谈一个戏。我说:‘你们准备好了没有?’他说:‘公司跟我们讲,不要理传统编剧了,就去看IP,内容都有了,凑一凑就可以了’。”在顾伟丽看来,今后两年会有大量的IP被淘汰,“大量都是些应景的东西。如果不重视做好剧本的话,这个行业会垮台。”



《太子妃升职记》的成功印证了“互联网改变游戏规则”。


      不过,顾伟丽并不认为IP一无是处,她同样看到了积极一面,在看到一些网剧作品时会感到“很兴奋,感觉脑洞大开”。

  何晴同样观察到近一年来网剧兴起的势头,“网剧现在非常火爆,各种类型的融合,家庭剧带着犯罪,包括前一阵子特别火的《太子妃升职记》,一个男的穿越到古代当了太子妃,鼓风机吹起来,穿的是拖鞋,脑洞都被打开了。我觉得互联网改变了一切的游戏规则,一代代越来越快。”

  程婷钰是参加此次沙龙年龄最小的嘉宾“80后”,曾是网络写手,笔名“十三春”,她说自己是网络作者出身,并不排斥IP,“IP作品和年轻观众特别接近,能够让我们更加迅速地了解年轻观众他需要什么、喜欢什么。但是影视剧很多是IP改编,我们还是希望做原创的东西,并不总是改编别人的东西。我相信我遇到的问题也是很多新人编剧所遇到的,今年、明年、后年可能都是IP改编年,这样对新人编剧来说是一种伤害。我希望上海影视方面以后能有一个为新人编剧服务的平台,让原创剧本有更多的机会,这样或许能吸引和发现更多人才。”



上海编剧要苦修内功

  程婷钰在沙龙上提到的,恰是每一季沙龙都有嘉宾提出的“老问题”——上海如何吸引全国优秀影视人才。

  何晴说,尽管上海现在涌现了许多新的影视公司,但目前并未能像1990年代那样,产生那么多“火遍全国的海派文化作品”,她认为,“全国包容上海的时候,上海也在包容全国。像我们做《小别离》,用的很多是北京的导演、北京的演员,因为影视扩大到这个程度已经是一个海纳百川、全国一盘棋的东西”,她觉得不必过于强调一定要把海派文化做成拳头产品,“消融地域性,才反而有前途和生命力。”



原创剧本《小别离》与上海本地影视公司达成合作。


      何晴说,她编剧的《小别离》《保姆李夏》,从立项到拍摄得到了上海多部门的大力扶持,但影视界的人不能只把眼光盯在政策、资金扶持上,“应该更多地看看怎么做才可以有符合这个时代的作品。”

  行业垂直媒体《影视独舌》创始人李星文从三个角度看上海影视近年来取得的成就,“从人才角度看,现在电视剧产业当中最有粉丝号召力的两个演员全是上海的。男的是胡歌,去年秋季三部剧连放,《伪装者》《琅琊榜》《大好时光》。女演员是孙俪,《甄嬛传》《辣妈正传》《芈月传》“三传”确立了这个地位。还有,上海出编剧,以王丽萍老师、何晴老师、顾伟丽老师,包括年轻的程编剧,一大批人才可以说是老中青链条的连续。第三,上海出导演。”李星文说,此外能够体现上海成就的是上海出公司,“国有的有尚世影业、上影集团。民营的有贯一等,这些都是电视和电影产业当中非常活跃的公司。”

  曾执导电视剧《我家的春秋冬夏》《大好时光》的导演夏晓昀认为,国产电视剧普遍比较幼稚粗陋,要用美剧做标杆,丈量差距。“最重要的就是自我修养,就是要练内功。文化产业打不出去,一定有我们的原因,从业者的作品要成为精品,还是需要靠内功。”

  他认为上海编剧要再往前走,“其实人才多面性很重要。现在市场上需要各种类型的剧。上海电视剧再往前走,人才储备有多少?年底应该盘点一下上海年轻人,40岁以下的谁擅长拍电视剧,谁擅长拍电影,谁擅长写剧本。”他说,“还有一个是艺术管理,怎么样去发掘人才,文化在中国还是需要扶持。如果我们的人才足够多,那么离上海电视剧的春天就不远了。”







[返回新闻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