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电视剧营销变得尤为重要,营销理念也要改变
来源:合力传媒
“广电独家”导读
电视新政之下,电视剧营销变得尤为重要,参与营销的各个角色也都改变,营销的方式、理念也同样在变。
文|《中国广播影视》记者 李 芸
在IT界,“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而在电视剧业,“如今的宣传营销,就是制造那个‘风口’”,专业营销机构君和传播副总裁李军告诉“广电独家”。
营销前置化成为常态
今年,优质电视剧首轮传播渠道和规模变窄,二轮播出因此带来的观众群体,都会让收视之战愈演愈烈。另一方面,电视台购剧成本加大,间接挤压了电视剧制作成本,而压低成本的方式,将集中在演员片酬上,有可能会形成“大咖客串、二三线明星主演”的局面。电视剧没有了直接的明星效应,制片方就必须挖掘其他卖点,比如题材的话题性、表现方式的创新性等。
这些因素都使得电视剧宣传营销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大。“今年电视台购剧会更加谨慎,电视台除了看价格、集数等‘硬指标’,还会通过媒体传播效果评估这部剧将来的收视。”李军向“广电独家”分析道。
前期介入宣传营销可以增加发行砝码,现在很多电视剧都是从筹备期、拍摄期就开始宣传,像君和传播之前负责的《东方战场》《功夫婆媳》,正在宣传的《克拉恋人》,在拍摄期就进组跟进,传统媒体、新媒体随之铺开造势。
“越是具有前瞻意识的影视公司,越会重视前置化营销。”百思传媒CEO岳云飞表示。以新丽出品的《二炮手》为例,百思的营销团队在刚拿到剧本时就作了提案,建组后开始跟组,启动营销传播动作,而出品方也派驻了专业的EPK制作团队进场,开始海报、花絮等宣传物料的拍摄制作。
各个角色都在谋变
2014年下半年,安徽卫视宣布和腾讯视频结盟,共同启动“大剧2.0”战略,推出多款网台联动的营销产品;山东卫视则已形成立体化大剧营销策略,从宣传片到常规栏目,从演员的线上互动到线下活动,以及特别节目、首映、点映等,尝试多种营销手段;重庆卫视则在2014年针对年度重点电视剧进行特色营销,开展了进社区活动。
而在制作方一头,随着宣传营销的地位越发重要,项目制片人的角色也在不断变化。《二炮手》制片人高金玺认为,如今的项目制片人不仅仅是“只做片子,或者是协调把片子完成”的角色,更要做一个营销人,需具备营销思维。“一部剧,在拍摄时就有声音发出来,最起码要让行业人士有了解,让平台播出方、潜在购买方要有了解。”岳云飞如是说。
作为营销的另一头,专业的电视剧营销公司在宣传手法、团队执行、媒体渠道整合等方面更加灵活多变,可及时根据市场和受众反响,快速作出营销策略的调整。
“服务的多元化、专业性,是专业宣传营销公司必须具备的。”永恒阳光传媒负责人谢渡洲告诉记者,“营销公司所服务的对象不仅是出品方,还有受众、渠道,甚至行业、媒体,对每一方的不同体验需求都要设法满足。”目前,一个专业的电视剧营销公司的建制,通常包括了客户组、策划组、媒介组、新媒体组、商务组、活动组等几个部分。
随着营销的重要性和专业性的提升,岳云飞认为,在未来两三年内,一定会出现一个规模超百人甚至更大的影视营销专业机构,“百思现有的60多人团队还有很大的扩容空间”,而这家大的影视营销专业机构会垄断行业60%以上的优质项目和资源,同时“大家各有专攻,也是有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娱乐营销公司来说,要么做大、要么做精”。他同时认为,营销团队一定要有自己的信仰,营销本身已经是想尽办法来包装,甚至是有一点过度包装,所以在做项目的时候应有所挑选。
创新营销方式
一部剧的宣传,核心在于找到观众的需求点和剧集精髓两者间的契合点,而多元化的渠道资源则为这些共鸣提供了必要的扩散通道。未来的电视剧之争不只是资源的争夺,更是营销理念和传播创意的较量。
在岳云飞看来,以前做营销比较简单。广告时代,主要是打广告;电视时代,电视广告辅助线下营销即可;公关时代,亦可实现比较好的覆盖。如今是社交化媒体时代,渠道高度碎片化,为达到良好覆盖,营销人需要整合几百种媒体,而通路越多必然要求越高的整合能力。
传统的电视剧营销重点多在剧集内容的宣传以及演员站台、周边八卦等方面的简单扩散上。随着移动互联时代来临,一些创新性营销模式不断被开发出来。在李军看来,“用新媒体打头阵、传统媒体配合的这种立体营销策略”已成标配。
目前又是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好的内容太难做了,”岳云飞感慨道。内容既包括事件、话题,也包括新闻、视觉化的物料、图片、动态图片、短视频花絮、幕后制作特辑等等。
“你做出的内容如果还不如网友做的好,是很悲哀的。”岳云飞直言,未来,对内容制作和创意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一方面自己整合资源,一方面以内容为核心,通过趣味化、内容化、病毒化的传播,让受众自然而然帮你整合,这是一个趋势。
按照市场规律和受众诉求讲述一个独立新闻故事的“故事营销”越来越受欢迎。按照好莱坞编剧大师麦基的理论,好的故事包括五个部分:激励事件、进展纠葛、危机、高潮及结局,“故事营销就是针对不同剧目的素材和特点,按照这五大要素来制造起承转合的故事事件。”李军介绍。
以新《西游记》的宣传推广为例,地面预热期的“激励事件”是“张纪中新作遭封杀”,“西游解禁”上星播出后是“创新”,“进展纠葛”是创新下的不足,“危机”是新版创新带来的诸多争议,“高潮”是舆论引导下正反两种声音的“两极化”评价,而“结局”则是“全民热议”引起的西游热和由此衍生出的“文化现象”。
目前比较受欢迎的还有“定制营销”,即针对不同剧集的类型、特色、阶段和受众,依托全媒体平台,结合当下时事热点,灵活多变地进行定制化宣传。
创新营销理念:走向B2B2C
营销肯定是要为收视率服务,然而收视率并不是营销的唯一指标。
以君和传播推广的《四十九日•祭》、永恒阳光推广的《北平无战事》和百思传媒推广的《老农民》为例,相比那些博眼球的雷剧、神剧,这种格局宏大的作品可能在收视率上有所不及,但在艺术性、思想性上是胜出的,这类人文大戏的营销诉求主要是口碑和社会影响力。
除此之外,衡量一部剧营销效果的指标还有首轮发行、二轮发行以及宣传推广效果上的评价标准。纵向上包括运用社会化媒体,覆盖微博、微信、百度贴吧、QQ空间、论坛后的网络点击率、话题量、回帖、转发、搜索量、活跃粉丝数等;横向上包括这些指标和同档期竞争剧的比较。
与往年相比,影视人对营销的态度,已经从追求短期的轰动效应,逐渐转到通过营销宣传塑造大剧品牌的长远利益上。
虽然目前的电视剧市场是B2B、电影是B2C,但是电视剧营销有向电影营销学习、借鉴甚至迈进的趋势。“未来的B2B两方(制作公司和电视台)都要形成面向观众(B2C)的品牌,电视剧营销必将迈入B2B2C的新时代。”岳云飞断言。
以前的电视剧,制作方卖到电视台就不管了。而现在电视台压力变大,会强化选剧的标准,淘汰一部分没有品牌影响力的公司。“在电视剧同质化严重的今天,树品牌成为差异化营销的主要手段。”李军如是说。
今天在观众,看完电视剧之后根本不知道制作公司是哪一家。未来,电视剧能否像播电影一样,在片头或片尾出现20世纪福克斯、华谊兄弟这样的品牌化标志,或者在观众心目中形成“A公司出品,必属精品”的品牌概念?
“以前卖产品,现在卖品牌、口碑甚至卖后端服务。”岳云飞举例说,国外Netflix借助《纸牌屋》的品牌影响力,再出品其他剧,媒体天然就会去关注,免费为它宣传。
国内电视剧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品牌意识还不强。对于电视剧营销公司来说,未来需要辅助制片公司作面向电视台(B2B)的品牌营销,之后再帮助电视台作面向观众(B2C)的营销。这还是一片蓝海。